GLONASS的出現,打破了美國對衛星導航獨家壟斷的地位,消除了美國利用GPS施以主權威懾給用戶帶來的后顧之憂,GPS/GLONASS兼容使用可以提供更多的接收衛星數、更好的幾何精度因子,從而提高定位精度。
1.4.2GALILEO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和GLONASS分別受到美國和俄羅斯兩國軍方的嚴密控制,其信號的可靠性無法得到保證,長期以來,歐洲只能在美、俄的授權下從事接收機制造、導航服務等從屬性的工作,為了能在衛星導航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歐洲意識到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性;同時,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建立歐洲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能全面加強歐盟諸成員國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在這種背景下,歐盟于2002年3月沖破美國政府的干擾,決定啟動一個軍民兩用,并與現有的衛星導航系統相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計劃——伽利略(GALILEO)計劃.GALILEO系統成為第一個由民間開發、主要為民間服務的新一代高效經濟的GNSS系統。
GALILEO系統主要由3大部分組成:空間星座部分、地面監控與服務設施部分和用戶設備部分。此外,GALILEO系統還提供與外部系統(如COSPAS-SARSAT系統)以及地區增值服務運營系統的接口。
GALILEO系統的衛星星座由分布在3個軌道面上的30顆中等高度軌道衛星構成,每個軌道面10顆衛星,其中一顆備用,軌道傾角為56°,衛星軌道高度為23616km,運行周期為14h4min,地面跟蹤重復時間為10天。
根據歐盟和歐洲空間局共同制定的GALILEO系統建設實施計劃,2000一2001年為系統可行性評估階段;2001一2005年為系統研制階段,包括研制衛星及地面設施、系統在軌確認,發射2~4顆衛星進行在軌試驗,建設部分地面控制設施;2006-2007年為建設階段,包括制造和發射衛星,地面設施建設并投入使用,發射余下的26~28顆衛星完成布網;2008年以后系統開始運營。
不過,從誕生之初,GALILEO計劃就由于歐盟國家之間在資金投入上的問題而一再延遲。迄今為止,僅有兩顆試驗衛星GIOV-A和GIOV-B分別在2005年和2008年發射升空。2011年10月21日,首批兩顆GALILEO導航衛星發射成功,歐洲空間局曾表示,該局計劃2012年再發射兩顆衛星,并在隨后幾年內陸續發射其他26顆衛星,以完成衛星導航系統的構建。這比GALILEO計劃原定2008年投入商業運行至少延遲6年。到2019年,將完成全部30顆衛星的發射,實現全球覆蓋。
GALILEO系統的建立不僅使歐洲在經濟、政治、技術上擺脫了對美國的過分依賴,還為歐洲的產業界創造了一個新的、巨大的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中國也于2003年9月參與伽利略計劃,就衛星的制造和發射、無線電傳播環境實驗、地面系統、接收機標準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