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在電信網中的應用

電話機是指“固定電話”,是人類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通信終端。固定電話統治全球的通信接近100年時間。即便在當今,全世界正在使用的電話機,也應該有數十億部之多!電話機曾經被人稱為普通老式電話系統(Plain and Old Telephone System,POTS)—這說不定是手機的發明者起的名字——普通、老式,盡是奚落之詞。而普通電話卻并不以為然,百年沉淀,讓它深入人心,政府、企業、家庭,要徹底放棄電話機,恐怕不是短期能實現的事情。我們對電話機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吧!一根從電信機房的交換機拉過來的銅線,連接到電話機的插孔上,接頭插入接口時會發出清脆的“卡嘣”聲。有的固定電話還帶有子母機功能,母機帶有發射裝置,可以帶多部無線子機,在幾十米之內,子機可以像手機一樣拿在手里,并在移動中通話。這就是無繩電話它是一種利用無線信號將固定電話擴展,從而實現家庭內的“移動電話”。

電話是將聲音和電磁信號互相轉換的最常用的工具。別小看電話機,人類自從有了文字,經過幾千年才發明了電話。電話機的各個模塊(如圖2-1所示)都體現了人類的智慧。無論從電子學、通信學還是機械學的角度,電話機都是人類的經典發明。

通信在電信網中的應用

傳真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它能夠將印章、簽名等通過網絡傳送到對端。傳真件在絕大部分國家的法律上是具有效力的。自誕生之日起,傳真在通信行業中的地位始終是配角,在電話盛行的時十代,傳真終端的數量遠遠少于電話的數量,但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政府機關、商業企業,都會購買傳真機用于重要文件的傳送。傳真通信是現代圖像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目前采用公眾電話網傳送并記錄圖文真跡的唯一方法傳統的傳真終端是傳真機,兩臺傳真機分別連接到電話交換網上,通過撥打對方的電話號碼,就可以相互收發傳真了?,F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發送傳真,有的根本不用傳真機,而用計算機上的傳真軟件收發傳真傳真機的發明構思形成于160多年前。1843年,英國人亞歷山大·貝恩(AlexanderBain)就申請了傳真機的專利,它比電話專利整整早了30年!但是直到1925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才利用電子管和光電管制造成世界上第一臺傳真機,使傳真技術進入到實用階段。而傳真業務大量應用,則是近20多年的事情。

下面來看看傳真機的工作過程。首先通過光電掃描技術將圖像、文字轉化成一種稱為哈夫曼編碼”的數字信號,經過調制之后轉換成音頻信號,通過電話線進行傳送。接收方的傳真機接到信號后,會將信號復原然后打印出來,這樣,接收方就會收到一份原發送文件的復印件,如圖2-2所示。

通信在電信網中的應用

手機,嚴格地說應該叫作“個人手持移動終端”。這是學名,生活中若是這么叫估計會被人笑話!

手機類型眾多,根據它們的技術標準不同,GSM手機、CDMA手機、小靈通、大靈通Fi、TD-SCDMA手機等,都屬于手機的范疇。有的移動終端并不用來通話,比如GPRS或者CDMA1.X等無線移動上網卡,不能將其稱為“手機”。

對中國人來說,手機最常用的功能是打電話和發短信。手機短信的火爆應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論是春節拜年,還是重大活動,短信的應用已經占據中國人相當大的個人通信份額。它本來是移動通信的一個附屬業務,后來卻蓬勃發展,這和中國人的含蓄、節儉、講禮

儀是分不開的。

技術是一方面,用戶應用還和風土人情、人群個性有相當大的關系。

Wi-Fi手機目前還沒有很流行。其實,國外進口的很多品牌手機,本來是有Wi-Fi功能的,自2005年起,絕大部分手機都帶有此功能,但是在手機入網后,這些功能都被強制禁止了,原因是這可能會與GSM競爭—運營商會花很大的精力避免自己左手打右手。這就是為什么大量水貨手機支持Wi-Fi功能,而行貨手機普遍不支持的原因。手機的組成部件如圖2-3所示。

通信在電信網中的應用

所有的通信技術和手段都在融合,手機也不例外。傳統手機廠家制造的迪常意義上的手機(如圖2-3所示)越來越多地學習PDA—無論在界面上,還是在功能上,比如在手機軟件中內置了大量游戲、應用工具,而有的甚至可以運行 Office軟件;而PDA廠家則在PDA中內置Wi-Fi功能或者使PDA可以插入SIM卡,使之可以撥打電話。目前手機正在逐漸與視頻業務結合,在3G時代,在手機上點播視頻點播、看電視已經成為尋常之事了。

“手機、尋呼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前些年非常流行的廣告語。在10年前,擁有一臺尋呼機是很多人的夢想。

在身邊不斷響起的聲音清脆而震撼,因此人們根據這個聲音給尋呼機取了個別名,叫作“BP機”?!罢埬倩仉娫挕保悄莻€時代尋呼機收到的最多的內容了;“呼我”,是那個時代最流行的廣告語。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用戶對短信的大量使用,尋呼機迅速退出了通信業主流市場,全國成千上萬家尋呼公司一轉眼煙消云散。尋呼機由于距離大家的生活越來越遙遠,這里就不再贅述,取而代之的是剛才已經講過的短信。

回想20世紀80年代初的電視廣告,人們經常會看見“該廠生產的xx牌××,質量可靠,實行三包,電話:xXXX×,電報掛號:xxXx×”。

電報掛號”,20世紀80年代的人們恐怕對這個詞都不會太陌生。這是百年來通信常青樹—電報業務—的地址碼。在電話不夠發達、互聯網還在實驗室里的年代,電報是企業之間、個人和家庭之間的極為重要的通信手段。電報的實時性比較強,這邊發出去立刻抵達對方,比信函的速度快很多。電報是按字收費的,于是人們就盡量節省字數以節約費用。

當然,隨著電話的迅速普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新的通信工具逐步取代了電報。現在,只有在戰爭中或者在節日期間對遠方的親友進行問候的時候,人們才會使用電報。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中,主持人常常宣布“某某集團、某某部隊、某某大使館”發來賀電,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采用電報的形式在未來,電報是否能真的成為通信業中“永不消逝的電波”(如圖2-4所示),那就要看它自身的發展了

通信在電信網中的應用


通信在電信網中的應用相關百科:

    沒有找到您想要的百科